close

寫了上一篇「關於疫苗注射二三事」,我發現大多數人對於疫苗注射不太了解,我來幫大家上一課好了,現在台灣常規注射的疫苗分成兩大類:活性減毒疫苗和不活化(死菌)疫苗。

活性減毒疫苗: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卡介苗疫苗。

不活化(死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B型肝炎疫苗、五合一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

這兩種疫苗差在哪裡呢?

不活化疫苗的成分主要是病菌死掉的成分,打完疫苗之後不會感染人體,安全性比較好,但是引起免疫反應比較不好,所以通常要打很多次,例如B型肝炎要施打三次,所以疫苗公司為了增加疫苗的效果,所以在疫苗成分內加入"佐劑",目的是讓疫苗效果比較好,這些佐劑的成分就是常常造成發燒的原因。

活性減毒疫苗,是屬於活的但是毒性減弱的病毒,可以模擬自然得到疾病的狀況而得到免疫力,所以通常只要施打一到兩針,打完之後跟得到疾病一樣有潛伏期,所以打完之後5到12天才會發燒,有人可能有可能項出水痘樣出疹子,但是不會像感染野生水痘那麼嚴重。

 

全世界施打疫苗的方式都是跟台灣類似:不活化疫苗與其他不活化疫苗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活性減毒疫苗可同時接種,如不同時接種最少要間隔1個月。如為口服活性減毒疫苗則可與其他活性減毒注射式疫苗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疫苗同時施打(例如五合一疫苗搭配肺炎鏈球菌疫苗)並不會降低疫苗的有效性或是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率。

 

打疫苗低度發燒(<40.5°C),是疫苗施打常見的副作用,發燒代表身體免疫系統正在工作,有研究指出打疫苗有發燒的人,產生的疫苗效果反而比較好,所以打完疫苗低度發燒,並不是打下一針疫苗的禁忌,不需要一針一針施打疫苗來測試,家長也不需要擔心發燒,而影響打疫苗的時程和意願。

 

★此為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