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腳步漸漸近了,前幾天有媽媽問我嬰兒可以泡溫泉嗎?幾歲以後才可以泡溫泉?其實翻遍文獻,沒有人提到幾歲可以開始泡溫泉,所以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是一般會建議,小朋友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時候,才開始泡湯,這樣如果泡湯時出現不舒服,爸爸媽媽才可以發現問題,以免造成遺憾。
至於嬰幼兒泡湯,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呢?比較常出現的可能是皮膚問題,有些皮膚較為敏感的寶寶,泡溫泉可能會出現過敏或是皮膚炎的情況,此外,由於溫泉水是未經消毒過的水,在泡溫泉時不慎泡到眼睛、喝進肚內或是嗆進肺部,都可能會引起疾病。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常常會問我,小朋友常常喊腳痛,這樣有關係嗎?需不需要做檢查或是看醫師?其實問診完之後,常常診斷是「成長痛」,通常不需要特別安排檢查,也不需藥物治療。我們先來認識成長痛好了。
學齡前的幼童可能就會發生,一直到青春期都會有類似的症狀,通常會抱怨類似抽筋或是肌肉疼痛,(但是小小孩通常說不出明確的痛點),兩隻腳可能都會出現,疼痛通常發生在傍晚或是晚上。但是,可能會導致你的孩子在半夜因為疼痛醒來。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新手爸媽不太知道到底要穿多少衣服才足夠,或者是爺爺奶奶擔心衣服穿不夠,容易會著涼,所以常常包很多,所以小朋友身上很容易起疹子,有時候來打疫苗的時候,還會測量到發燒的情況,這樣也會造成困擾。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市面上的奶粉,有分為一般配方奶粉跟特殊配方奶粉,雖然WHO建議媽媽至少餵母奶六個月以上,不過對於某些媽媽來講,的確可能有難度,因此配方奶粉的選擇就是一個大問題,由於國健署的規定,網路跟電視上已經沒有一歲以下奶粉的任何資訊,面對市面上這麼多品牌,可能媽媽會感到頭痛,不過我都建議媽媽選擇國際大公司出產的奶粉,安全性跟配方營養的營養都不會有問題,如果喝了母奶或是一般配方奶之後出現問題,或是小寶寶生病了,可能就必須改變平常喝的奶粉,因此就出現所謂的”特殊配方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簡單來說分成下面幾大類:(以下所列品牌順序,不代表個人推薦的順序,只是列出市面上比較容易取得的品牌)。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要不要清耳屎呢?這個問題應該困擾很多家長,如果小朋友能夠配合的話,清耳屎這件事情大概就不會成為問題,偏偏大多數的小孩都採取不合作態度,清耳屎可能會造成受傷,所以爸媽就困擾了。
大多數小孩其實不需要清耳屎,耳屎會自己排出,除了某些情況下,例如耳屎太多塞住外耳道、影響到聽力,因為耳屎塞住出現耳朵癢、頭暈、有塞住的感覺、聽到有聲音、有惡臭味等等,才需要清耳屎。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上有爸媽詢問我嬰兒的到底看得到他們嗎?其實嬰幼兒的視力發育成熟大概要到六至八個月,所以下圖很明顯就看得出其實寶看你其實是很不清楚的,相對於視力,寶寶的聽力則是在媽媽肚子裡就發育好了,所以一出生就可以辨識媽媽的聲音,所以多跟寶寶說話吧!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寶寶從出生到長大,身上常常出現一些疹子,有時帶給醫師看,看了兩三個醫師,有些說是濕疹,有些卻說是異位性皮膚炎,另一個又說是熱疹,到底哪個醫師才是對的啊?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有爸爸媽媽在門診問我:「年紀多大可以使用學步車呢?」,或是「要不要學步車呢?」,其實目前兒科醫師的看法是不要使用學步車,先來說說為什麼好了,使用學步車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寶寶學習走路,有研究指出使用學步車的寶寶,比起沒有用學步車的寶寶,學會走路反而會慢一個月,因為學步車會妨礙肌肉的發展,本來走路要靠這些肌肉的訓練,結果你使用學步車幫助他,反而讓他發育變慢,此外,走路的肌肉跟關節還沒有準備好,就讓寶寶靠學步車走路,可能會造成走路的姿勢錯誤或是影響到關節,這都對小寶寶不好。
除了會影響寶寶的發展之外,反對學步車最大的原因還是會擔心意外傷害,當一個寶寶開始有移動能力的時候,代表他隨時可能會出現意外傷害,常常出現寶寶掉落樓梯、水池或是被燙傷等意外事件,所以呢!根本不需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該學會走路時就會自己走路了。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家長到門診來接種疫苗,常常會問到:「我的小孩怎麼一顆牙齒都不長?這樣有沒有問題啊?」,不然就是:「要不要補充鈣啊?怎麼牙齒都不長?」
先來看看嬰幼兒牙齒正常的發展!下面是從網路上找到的發展圖(引用自https://www.tfairy.com/images/toothDevelopment.jpg),很抱歉沒有中文版的,不過我會附上翻譯給大家看。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有媽媽問我小朋友的問題?長牙齒會出現什麼症狀呢?
通常長牙齒比較會出現的症狀可能有下面這些情況: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門診常有男嬰的媽媽問我:「要不要把包皮退開來清洗?」或是「寶寶的包皮退不下來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爸爸應該都不知道,應該沒有人記得包皮何時可以退下來,因為年代大概都很久遠了。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新手爸媽對於嬰幼兒到底一天解幾次大便算是正常的?常常感到很疑惑,由於新生兒腸胃道不是很成熟,有時候會邊吃邊解便,不過等到出生後三到四星期,通常就會改善。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新手媽媽在打疫苗看診時,常常會問我說「可以幫寶寶加奶嗎?」或是「寶寶喝這樣會不會太少或太多?」,其實一般爸媽都是按照傳統的照顧方式,小寶寶哭了就餵,吃完預計的量,感覺寶寶還在哭鬧,就補一點奶量給他,其實這樣都是OK的,只是有些爸媽餵得好好,哪天碰到長輩說,「誰誰誰的小孩,已經喝到一餐180CC,你們怎麼不幫他加奶量,這樣會長太慢」,這時爸媽就會困惑,到底要喝多少奶量才算正常。
其實估計奶量是有公式可以參考,一般四個月前的寶寶,主要的食物只有喝奶,奶量的計算是根據熱量的需求來換算,換算完之後,一整天寶寶奶量的建議是每天每公斤150±30CC,以6公斤的寶寶來計算,一天的總奶量是900±180CC (720-1080CC),看你要餵幾餐就除以幾,就是每餐吃的奶量。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網路上寫的文章,常常是爸媽要求我寫出正確的概念,因為常常會有長輩干涉小朋友的養育,或是老公、老婆兩個不同調,可是又沒辦法反駁長輩,或是因為這樣吵不停,只好找我求救!我只好每次都當仲裁者!其實長輩的概念有時候是錯誤的,可是長輩都會說我以前就是這樣養小孩的,你們還不是都這樣健健康康長大了!你們養小孩經驗又沒有我多,這時候身為晚輩就也沒法反駁,可是爸媽問了醫師或是看到養育書,講得又是完全相反的,這時候就出現落差,身為晚輩處於很為難的地步,我能給的建議就是把長輩帶來看我吧!長輩雖然帶小孩很有經驗,但是觀念應該都是四五十年前了,現在醫學進步這麼快,沒必要用老觀念帶小孩,再說經驗吧!一個小兒科醫師,一年看過的小孩隨便也有幾千人,所以說經驗,應該比長輩只帶過個位數小孩的經驗多很多,有些不是很嚴重的概念,小兒科醫師應該都不會絕對禁止,我們會要求要改的,通常都是會影響小孩健康,像給嬰兒喝水這件事,就是會出現水中毒的病例,我們才會呼籲,不過我常常發現,即使爸爸、媽媽已經問過醫師了,也告訴長輩是醫師說的,很多長輩還是不買單,通常親人講的話大家都不見得相信,都要我”親口”跟長輩說,情況才會改善,所以我衷心建議,趁著打疫苗的時機,把長輩一起帶來看醫師吧!或許這樣比較可以解決問題,得到正確答案之後,也絕對不要酸對方「我早就說這樣,你看吧!」這次你是對的,下次或許你就是錯的,這樣會吵來吵去吵不停喔!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門診時有媽媽問到這個問題,碰巧網路上也有媽媽要我寫這個主題,今天就寫嬰兒喝水的問題吧!一般而言六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是不需要喝水的,看診時我會問爸爸媽媽,請問你們讓嬰兒喝水的目的是什麼?下面是常提到的理由
(一)補充水分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幫寶寶打疫苗,很多爸媽都會詢問這兩個問題,小嬰兒常常感覺有鼻塞,呼吸音感覺很大聲,有沒有關係?通常我都會跟爸媽說,嬰幼兒的鼻孔比較小,只要有一點鼻涕,就會感覺比較塞,呼吸音就會變大聲,可是如果沒有發燒(比較不像嚴重疾病),或是食慾正常(鼻子塞,可能要靠嘴巴呼吸,餵奶時嘴巴也塞住了,就會沒法呼吸,餵奶就會不好餵),通常不需治療,也不用去診所抽鼻子,因為大多抽不出什麼鼻涕,而且鼻黏膜很容易受傷,但是如果看到鼻孔有鼻涕的話,可以使用棉籤沾水來清除,也可使用橡膠做的吸球或是嘴巴用的吸鼻器(負壓較低,比較不會使黏膜受傷)。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